平台概述
颗粒物监测云平台集成了物联网技术、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能力的综合环境监测云平台。现场监测设备负责实时采集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数据,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则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云平台管理系统。云平台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存储、处理、分析和展示,用户通过用户访问端可以实时查看监测数据、历史数据、数据分析报告等信息。
云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,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,发现环境变化的规律和趋势。同时,平台还可以设置预警阈值,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,自动触发预警机制,及时通知用户采取应对措施。颗粒物监测云平台支持多种终端访问,包括PC端、手机端等,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访问方式,随时随地查看监测数据和管理设备。
成效价值
精准溯源,破解污染时空分布难题
动态捕捉污染热点:传统固定监测站点难以覆盖城市复杂地形与密集路网,而走航系统通过车载、无人机等移动载体,可深入工业园区、城中村、交通枢纽等 “盲区”,实时绘制颗粒物浓度热力图,精准定位施工扬尘、机动车尾气聚集路段、企业无组织排放等污染源。结合 GPS 轨迹与实时数据,系统可模拟颗粒物扩散轨迹,分析区域污染传输规律。
高效响应,提升应急管理能力
重污染天气快速处置:在秋冬季雾霾、沙尘天气等突发污染事件中,走航系统可在快速完成重点区域扫描,迅速划定污染边界与高值区,辅助应急指挥部启动企业限产、道路保洁、机动车限行等措施。
针对建筑工地、渣土运输等移动污染源,系统可通过高频次走航(如每日早晚高峰时段),及时发现未落实扬尘管控措施的点位,联动执法部门现场查处,实现 “监测 — 预警 — 处置” 闭环管理,将扬尘污染控制在源头阶段。
科学评估,支撑治污成效量化考核
治理措施效果验证:在实施道路硬化、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升级等工程后,走航系统可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颗粒物浓度变化,量化评估降尘效果。通过定期走航监测,可生成各行政区、街道的颗粒物浓度均值与变化趋势,为政府绩效考核、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客观依据。
成本优化,推动监测网络轻量化建设
相比传统固定监测站(单站建设成本超百万元),走航系统无需征地、建站,单套设备可覆盖数十平方公里区域,尤其适合县域、农村等财政薄弱地区快速搭建监测能力。在重大活动保障、季节性污染高发期(如秋收秸秆焚烧),可临时增加走航频次,避免固定站点 “常年值守、用时不足” 的资源浪费,实现监测资源动态优化配置。